说是十天破吴军,诸葛亮其实没有十成的把握。敢说这种大话,原因是他知道吴军临阵换将,把精通水战的周瑜调回了吴郡。两天之前,诸葛亮对霍峻、黄忠道:“准备一下,后日二更时分,大雾突起,西北风起,你二人花重金在部队里招募五百名敢死队员。每人赏赐十两黄金。”霍峻纳闷道:“军师,好好的组织敢死队干什么?”诸葛亮道:“事急矣,无可奈何只得出此下策。准备二百条艘舴艋小舟,里面堆放干柴火油,两人驾船,去烧吴军的舰队。吴郡此刻在三江口战船五百。如若失去必然撤回柴桑。我军趁机夺取长江两岸的三江口、樊口、武昌三城。进逼柴桑。柴桑是孙权的最后一道防线。柴桑之后,就是芜湖、石头城、京口。孙权退无可退,必然死战,若我五日内生擒孙权,那时封锁江面,决战袁兵,未尝不可。”
想的挺好,把孙权当成三岁小孩了?
孙权不是三岁小孩,可是他身边此时却忽然多了一批老谋深算各怀鬼胎的小人。
简而言之,就是曹军的降将集团和孙氏内部争权夺利的隐患,开始作祟了。孙匡作为孙坚嫡子和孙权一样有着继承大位的合法权利。孙权自从接管东吴以来,对外姓将领礼敬有加偏偏对自己人不太照顾。孙匡虽然贵为宰相,可是权力不大,处处受到尚书令张昭和太尉陆绩的制约,不能展开拳脚专权。这让他感到很不爽。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孙匡感到张昭和陆绩敢于明目张胆的和他作对,背后是有靠山的。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孙权授意的。为的就是遏制自己的权利。孙匡不会韬光养晦,他只知道一条,有石头挡路,要设法把它挪开。
东吴大将多半对孙权死心塌地。他唯一的机会就是拉拢降将。于是他看中了司马懿。司马懿也在这个时候看上了孙匡,两人一拍即合。不过,司马懿比孙匡的浆糊脑袋要聪明的多了。
司马懿接过大都督的权柄之后,表面上紧锣密鼓的设防,井井有条、一丝不苟的备战、备粮,所有的事情在他手上有条不紊。所有大将各司其职,调度有方、赏罚分明。军纪尤为严酷,所有的大将渐渐有的对他畏惧,有的出于佩服,纷纷归附。其实司马懿已经从根本上瓦解了东吴的防御体系。把重要的据点和战略要地都抽空了。他做的小心紧密,东吴的大臣们居然没有一个发现的。
首先司马懿抽调了忠于孙氏的周泰、凌统、黄盖、程普帅兵沿江直下三百里在乌林水面对面的赤壁扎下营寨,对外说,一方面防守江陵袁兵,另一方面准备对江夏的刘备合围包抄。又排遣韩当、谷利驻守樊口以西百里的武昌城,也是有理由的,司马懿说:“大王已经进入柴桑口督战,倘若三江口有失,刘备军必然攻打柴桑。你等驻守武昌为偏师接应,万一水军不利,可以遏止刘备军顺流而下,使大王在后方的柴桑口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后续部队增援。”众将只是觉得这些安排有点太早,不过,未雨绸缪正是大将的特点。也没过多的怀疑。毕竟司马懿要是存了好心的,这些安排是很合理的。不过,咱们的司马大哥是包藏祸心的。
司马懿又命令:“朱然、朱治、孙辅、孙皎、杜袭命你等帅军进驻石头城,防备东线的袁兵趁虚而入。”这条命令,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了。那袁兵明明是大都督请来的,此刻又害怕吞并,简直有些白痴。孙辅乃是孙策堂兄弟,听着有点别扭,冷笑道:“大都督请袁兵来,不是对付刘备吗?怎么反而我们要去防备?况且那石头城虽然地处要道,不过,依我看淮南人马一定会攻京口,而非石头城。都督还是想清楚?”
司马懿心想,此时还不到嚣张的时候,暂且忍耐。笑道:“将军差矣,石头城【建业,今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紧邻长江天堑采石矶,地形复杂,周围山地丘陵遍布,易守难攻。乃是东吴沿江三大要塞之一。怎么不重要?”
他这话一出口,众将倒是对他多了几分信服,最起码他还知道孙氏父子在江边经营的三大要塞。石头城此时虽然没有形成规模,但的确是东吴沿江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攻入石头城也就是打开了江东的大门。
孙辅还是不服:“既然,都督知道武昌、石头城、京口是东吴的三大要塞,那京口为何不派人防守?”司马懿一听,我正等着你说着句话呢,立即道:“那就让孙贲将军、吕虔同往守之,吕虔不懂水战,正好守城。”
众将虽然对吕虔有所怀疑,但一想,有孙贲在,也出不了事。同时也觉得司马懿想的周到,绝没有一丝不轨的企图。
司马懿和卫温、刘基、丁奉、马忠、阚泽、淳于丹、张普、薛乔、曹遵、刘柱驻防三江口。孙权自领十万大军驻防柴桑以防不测。这样安排表面上很合理,其实已经偷梁换柱,把孙权的亲信部队,肢解分散了。
司马懿、做的很高明没有人看出端倪。全琮乘势要求调丞相孙匡驻守吴郡总督会稽、吴郡、丹阳三郡军事。防备东线袁兵。将周瑜调往会稽任太守,受孙匡节制。全琮驻守庐陵、鄱阳防止袁兵从陆路攻来。孙权一项把全琮视为心腹,觉得这样做比较妥当,一概允许。这样一来,孙权的总体布防,就分为四部分。第一就是司马懿在三江口赤壁一线的主力水军。第二就是驻防彭泽郡柴桑口的孙权。第三是防备陆路的全琮。第四就是处于大后方的孙匡。
这样安排可以说得上非常周到了。基本是铁板一块,无懈可击。刘备和袁兵冲过来,定会碰壁。可问题出在墙壁本身,它的地基已经松动了,随时准备向内倾倒。
周瑜在吴郡听到司马懿如此布防,连连跺脚,拍案叫苦:“岂有此理,越俎代庖,画蛇添足,程普老将军休矣。谁给大都督献计,此人必定包藏祸心,j细无疑。”
参军顾邵苦笑道:“那有人献计,都是司马懿独断专行的。”
是夜,西北风起,大雾封江。这可不是诸葛亮借来的,是老天主动赞助的。
大风吹动的雾气,就像是漂浮于江面上的层层轻纱,吹走了一层还有一层,无穷无尽,遮蔽着所有人的视线。
当霍峻、黄忠的船队黑夜中驶入江心的时候,雾气更浓,达到了对面不见人,伸手不见指的地步。浓雾像一堵堵厚重的墙壁横亘在眼前。厚的连强劲的江风都拖不动了。
按照诸葛军师的吩咐,五百名死士,两百条舴艋小舟、干柴、桐油全都齐备。小舟扯起风帆,顺流顺风,箭一般向三江去。
东吴大将淳于丹奉命正在江面水寨中巡视。说是巡视,其实什么也看不到,眼前蒙蒙一片,仿佛陷入混沌。只能听到耳畔水流哗哗作响,拍打战舰。举起火把也只是看到两步之外。这种天气,真是要命。
淳于丹嘱咐士兵们小心戒备,准备回去睡觉了。他心里轻松的很,一般大雾天气,没有人敢打水战的。
淳于丹看不到江面。江面上的敌军却可以找得到他。黄忠、霍峻凭着浓雾之后晃动的闪闪火光发现了东吴军营寨。距离水寨十里水路的时候,江面上发出数声水鸟的叫声。这是攻击的讯号。黄忠、霍峻手下的士兵,立即点燃火把,又用火把,点燃覆盖着稻草的桐油。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舴艋小舟,在风里推动下,形成江面上的无数道红光。火苗像旗角一般向前直窜,呼啦啦作响。战鼓擂响,呐喊震天。七八里的江面飞驰而过。
东吴水军发现对面火光的瞬间,小船已经到了眼前。淳于导还没进舱,惊叫着退了回来,大声叫喊:“擂鼓,吹号,敌军火攻了——”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不慌张,挥了挥手道:“我军顶不住了,命令撤退百里至武昌水面扎营。”他根本就不想打。拼命地事情让孙权去做吧。他的军队留着有别的用处。
此时整个水寨,有些见识又忠于孙权的东吴宿将,就只有丁奉。丁奉接到撤退的命令大惑不解,忙架小船来见司马懿。一进门看到司马懿稳如泰山在舱内写大字,有些生气,劈头盖脸道:“敌人火攻,我军可以分散,大江之上战船灵活,他能烧掉几艘。大都督命令撤退,一旦敌军追击,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懿猛一抬头,怒道:“大胆丁奉,谁让你进来的?私闯中军帐可是死罪?”丁奉急道:“事情紧急,冒犯了。请都督下令,战船分散,围歼敌军。”司马懿厉声道:“好大的口气,大雾漫天,分不清敌我,如果造成自相残杀怎么办?”丁奉道:“大雾漫天可以用火把作信号,怎么会自相残杀。都督不战而逃,万一刘备衔尾追杀,我军休矣。”
请到六六阅读最新章节()
第六卷跃马梁益第二十九章英雄悲歌
司马懿扔下毛笔,冷笑道:“如此说来,本都督不如丁将军。这样好了,给丁将军战船一百条,你来断后,看能否围歼敌军。”丁奉斩钉截铁道:“两百条。”司马懿拍案而起:“两百就两百,若是战败又当如何?”丁奉心想,江面上火攻那有这么容易,战船又不是死的,江面上这么大风,扬起风帆,一下子就躲开了,能烧的了几艘,绝不会输。便道:“愿立军令状,不胜当斩。”
司马懿心想,也好,生了功劳是我的,败了,正好除去孙权的心腹大将。“好,就按将军说的立军令状。”
丁奉想的挺好,觉得靠着自己灵活的指挥,可以躲过火船的攻击。因为火船都是无人驾驶的。全凭风力,向前推进。只要发现得早,能够躲开。负责指挥的敌军旗舰,一定在这些火船的中心。自己把两百条船分散到江面上搜索,一定能生擒敌将立下大功。可他没想到,诸葛亮的火船,是有人驾驶的。
五百名为金钱献出生命的敢死队员。
水寨外围已经开始起火,浓雾夹杂着浓烟,致使视线更加短暂。刘备军的舴艋小舟,从水寨的缺口处冲进来,一头头发疯的公牛般扎向战舰。司马懿的命令下去之后,主力舰队已经开始后撤。只有隶属于丁奉的两百条船,迅速的向两翼张开,想从外围包围刘备军。
火焰蒸腾的舴艋小舟,在舵手的操纵下,准确的循着火把光冲向丁奉的船只。砰砰砰砰,接连的撞在一起。这些小船前面装了倒钩,一旦装上船身,倒钩刺入船体,便再不能分离。小船上存放的桐油,在烧的滚烫之后,烟花一般的跳动着向四面八方喷射,火星飞溅到那里,那里立即开始燃烧。
丁奉傻了,他亲眼看见,一个早已被火焰点燃的刘备军士兵,还在拼命地摇橹,把小船拨正,向旗舰冲来。这样近距离的准确冲撞,根本躲不开。“轰”旗舰和小船撞在一起,船头与船头像榫卯般紧密连接在一起。旗舰船头浓烟滚滚,火焰骤起,丁奉毫不犹豫的跳下船头——
完了,两百条战船,毁掉一半。
丁奉被手下的‘水鬼’救起,带回主力舰队。司马懿不和他见面,直接下命令斩首示众。丁奉全身湿漉漉的躺在甲板上,浮游恍惚中被人拉起来,拖到船头。白光一闪,咔嚓一声,腔子里的热血喷向天宇,斗大的头颅坠落江心。孙权听说后难过不已。可司马懿把这次战败的失利,归结为丁奉仗着自己是东吴宿将,不听指挥,胡乱调动船只,轻敌冒进导致的。并说,自己权柄太小,无法指挥功勋卓著的吴国大将,希望孙权能让他‘持节’便宜行事,先斩后奏。孙权秉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宗旨,答应了这个要求。
刘备军遂占领三京口。
司马懿的撤退还有个弊端。把驻防赤壁的周泰、黄盖、程普扔给了袁兵。凌统已经调回柴桑口。刘备军进驻三江口,等于从正面远离江陵袁兵,而赤壁还在江夏以西,更加接近江陵。袁兵要攻打江夏,就要担心程普抄后路,所以必须先把程普收拾掉。
直到此刻东吴的多数将领才意识到程普等人驻守赤壁,实属多此一举,吃饱了撑的。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程普、黄盖、周泰征战一声,一流将才,怎么不知道自己面临的窘境。想要回军根本不可能了,除非刘备肯放他过去。这似乎是痴人说梦。
程普和两人一合计,决定分兵两路,拖住袁兵。他和黄盖仍然坚守赤壁水寨,周泰帅兵过江,在北岸汉阳一线布置三万陆军。作为偏师,阻止袁兵在乌林一带下寨。只要能坚持十天八天,程普相信,司马懿一定会想办法救他们的。
司马懿会想办法让他死的更快些,那是不容置疑的!
袁军的做法大大出乎程普黄盖的预料。原本两人预计,袁兵一定会顺流而下在江北的乌林一线扎下水陆营寨。因为这里正对赤壁,距离周泰的汉阳军只有四十里不到,下游就是江夏,地势开阔适合屯驻大批兵马。可是江陵的袁兵却没有调动一艘船只入江。给人一种坐观成败的感觉。
第三天上程普就感到不对了。江陵的袁兵虽然没有动,可是江南零陵、长沙两个郡的兵力,却突然向一处集结。
零陵太守廖化,出油江【后被刘备改名为公安】渡过洞庭湖,与长沙太守杨秋相会于巴陵。兵力差不多七八万,竟然都是步兵。不知袁熙搞什么名堂?一天功夫,程普就从袁军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上猜出了眉目。竟陵守将胡车儿帅军渡过襄江,从陆路直接攻打汉阳周泰的驻军。程普一下子懂了,原来袁熙想从陆路攻打赤壁。
其实我一直都不明白,《三国演义》中英明的曹丞相,为何要从水路攻打东吴?难道就是因为水路比较快捷吗?就像张昭所说的:东吴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三江之险,曹操已经夺取了江南四郡,长江天堑共有之,我军怎能抗衡八十万大军?
用我前生的地图来看,东吴就是江苏、浙江一带。而荆州比它大得多了,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大部分的地盘。这些地方从陆地上都与江苏、浙江接壤。曹丞相完全可以使用骑步兵从陆路攻打。何必舍易求难,舍长就短,不用鞍马,偏偏要和行家打水战呢?
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曹丞相太狂妄了。他选择水路,是因为那样比较快。
赤壁之战?老子心里有障碍,不打。我跟他打陆战!!
杨秋、廖化接到的命令是从南岸的巴陵直接出兵攻打赤壁。文聘会率领两百条战船,在江中巡弋,切断程普和周泰的联系。
周泰!名副其实的瓮中之鳖。
前有胡车儿征讨,身后是一望无际、波涛万顷的滚滚大江,向西是袁军大本营江陵,向东则是刘备大将马成驻守的江夏石阳城。
再勇猛,也抵不住士兵恐慌哗变。胡车儿的十八师渡过襄江,文聘同时把战船摆到了江面上。为了协同作战,杨秋、廖化留下步兵引轻骑兵五万,直扑赤壁。让程普无力分兵救援周泰。巴陵距离赤壁二百里骑兵一日就到城下。
周泰遭到攻击的时候,程普正在考虑,能不能出兵救援,救援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了?黄盖主张立即派舰队接应周泰撤回江南。程普心说,那样的话,可就被袁兵分成三份来打了。兵力严重不足,绝没有生路。
黄盖道:“给我一百条战船,一万战士,我一定全歼袁熙水军。谅他们也不懂得水战。”程普站定在堂心,终于下定了决心,握着黄盖的手道:“公覆,无论成败,日落之前一定要赶回来,否则,我等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黄盖激动得到:“自从跟随孙伯符将军以来,大小七十余战,咱们怕过谁,袁熙||乳|臭未干的小子,谅他也没什么本事,待我去去就来。”黄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出了帅帐,点兵上船杀奔北岸汉阳,战舰从南岸驶出来一半路程,黄盖站在船头愣住了。从心口一下子冷到脚心。心说,完了,我命休矣。
黄盖眼前出现的是高八丈、长五十丈的楼船巨舰——航空母舰。黄盖听说过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概汉武帝和东汉时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就是马超的祖先】曾经建造过这种巨舰。近几百年来,几乎绝迹了。没想到袁熙这么舍得下本钱。
战船越来越近,不由得黄盖不气馁,他觉得自己的战船像趴在大象脚下的甲壳虫。巨舰脚下的微波,到了他的战舰面前就是滔天巨浪。就算是把最高的云梯拿来也休想能够爬上人家船舷。楼船看上去笨重但实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