鳎3亿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箄弧昭’”,谥平阳公主为“昭”?br/>
品读:女性战将
从大禹、项羽、韩信到岳飞、成吉思汗、玄烨、谭嗣同,无不英气浩荡、雄性勃勃。英雄历来几乎就是男性的专长,女性似乎更习惯于仰慕和依恋英雄,但并不意味着英雄就与女人无缘,中国文学艺术中就有人们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穆桂英。
中国女性作战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近来发掘出土的商朝王后——妇好更是一个连男人都望尘莫及的女英雄,春秋时军事家孙武在吴王宫中训练宫女来增加国家的军事力量。中国女性作为真正的英雄,进入历史的女性也不凡其人,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就是一位让女性骄傲的女英雄。
平阳公主在古代纤弱、秀美的女子中独树一帜,成为旌旗猎猎之下的威武将军,是一位罕见的女中豪杰。
当自己父亲和兄弟决策起兵,平阳公主见解非凡,让丈夫柴绍速往太原,自己则独立于关中组织武装策应。李渊起兵反隋后,平阳公主乃归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上万名队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余人。李渊渡黄河推进长安时,平阳公主队伍与父汇合围攻京城。平阳公主与兄李世民一起荡平西北之隋王朝残余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卓越的功勋。
平阳公主带领的女子队伍,被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成为娘子军的挂帅将军。在平定关中高祖因公主独有军功,晋封“平阳公主”,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薨,李渊打破旧制,以正式军乐军礼为其送葬。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以彰其“伟烈”。平阳公主就是古代女性的精英。平阳公主打破了“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惯例,让人们相信在战争中,女性可以和男性并肩作战。
女不涉政:长孙皇后(1)
春游曲
长孙皇后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她死后,她的丈夫,千古一帝的唐太宗痛哭,说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良佐,并在皇宫花园中建观望台,以便能常常看到她的陵墓。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姿态长久地活在了这位英勇盖世的帝王心中,让他如此地眷恋呢?
帝之良佐
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称为“贞观之治”。这个盛世的得来,除了唐太宗英明地依靠一大批谋臣武将外,还得力于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大力辅佐,所以有人说,“贞观之治”有唐太宗的功劳,也有长孙皇后的功劳。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对于自己这位结发妻子的逝世,唐太宗悲恸万分,并向左右劝解他的人说:“我不是不通天命,割舍不下感情,只是从此以后回宫再也听不到规劝我的话,再也没有人为我弥补缺欠,失去了一个良佐,叫我不能不悲痛!”
武德九年八月,唐高祖李渊把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原来的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信任和欣赏,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等事,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听取她的意见,对则坚持,不对则不采纳;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朝政,总是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她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尽各的责任,尤其是女人不要干政。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可是,唐太宗有时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八个字:“居安思危,任贤纳谏。”
这八个字虽然是长孙皇后脱口而出,其实是已经过深思熟虑,是长孙皇后长期以来,跟随太宗、观察太宗、分析太宗的结果。至今一些政要人物常常把这八字方针作为座右铭,贴在办公室的墙壁上或自己的床头上,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名言出自一个女人之口,出于长孙皇后之口,这八个字既给唐太宗指明了方向,又没有细枝末节的建议和束缚。
魏徵就是长孙皇后从唐太宗手中救下的一个谏臣,魏徵爱挑唐太宗毛病,他对国家大事常常直言不讳,敢于坚持自己的真知灼见,不看皇帝的脸色行事,是什么事,就怎么说。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也是直截了当地正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又敬又怕,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徵也不放过,甚至小题大做,让唐太宗常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太宗心血来潮,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到郊外狩猎。正要出宫门时,迎面遇上了魏徵,魏徵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
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徵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出游。魏徵却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央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气愤至极,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
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还念叨不休。他说:“一定要杀掉魏徵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
长孙皇后柔声细语问明了原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贺喜陛下!
她这一举动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言,由此可见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不涉政:长孙皇后(2)
长孙皇后不仅救了魏徵一命,还派人赐给魏徵钱财,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君昏臣糊,君明则臣明,魏徵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认为这是唐太宗的充分肯定,更加尽忠尽力。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些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
长孙皇后辅佐唐太宗,公正明智地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常常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深得宫中上上下下的敬佩,无形之中拥有了很大威信和权力,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甚至感觉听她的话、按照她的安排办事是一种荣耀。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唐太宗是至交,并跟随唐太宗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俸禄比别人多,但因为他的妹妹是皇后,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
唐太宗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同朝为官,以成一家之政,我们不能像汉代吕氏那样,把亲戚朋友都安排到朝廷来。请你不要以妾兄为宰相!”
唐太宗则不以为然,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不存在“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原因,与长孙皇后无关,完全是“任人不避亲疏,惟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地位、情面和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