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贾敏红楼 贾敏的红楼生活第4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文官和武将本就是泾渭分明的两大集团,不管是哪个集团中的想往另一个集团发展都绝非易事。贾代善是个聪明人,知道壁垒一般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作为袭萌家族的武官,本来难与清流文官搭上关系,可他给长子娶出身书香之家的女儿为妻,又把女儿嫁给世袭列侯,科举入仕、标准清贵出身的林海,借用给儿女联姻脚踩文武两道,左右逢源,从而达到相互提携帮衬,使家族长盛不衰的目的。

贾敏乃是贾代善和史太君最小的孩子,她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已经四十余岁,因此对这个老来女格外娇宠。史太君更是最疼贾敏这个女儿,就连因为贾代善的偏爱而给贾母带来脸面,因此得到贾母偏爱的贾政这个儿子,在贾敏面前都退了一箭之地。

贾敏得史老太君的宠爱,不仅仅在于嫡出,只因为她是贾家所有的孩子中,不管庶出还是嫡出,都是最小的那个。这其间的关键可大了。贾代善除了史太君这位正妻之外,更是有几位姨娘。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娇妻美妾”,贾代善位高权重,他的姨娘颜色自然是一个赛一个。而史老太君生贾敏的时候算是老蚌生珠,早已经年华不在,在雨露方面比不得几位受宠的妾室。

可是贾敏的出生却昭显了贾代善虽然沾花惹草,三妻四妾,她这位嫡妻虽然年纪已老,比不得美妾的狐媚,但是夫妻之间依旧情深意重。那些千娇百媚的马蚤娘子,野狐狸且别自以为迷倒了贾代善,从此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以至于让老爷冷落了发妻,使其独守空房。绝对没有这回事,因此史老太君怀了贾敏时,贾敏还没出生,贾母心中比她生下贾家的长子嫡孙时还要欢欣荣耀百倍。

贾敏的存在是史老太君在这个年纪,在丈夫的心中恩宠不衰的铁证,使其余小妾,无论多年轻貌美,多受宠,皆都面目无光。闺房恩爱,雨露遍洒,无人擅专,那么,论到名位上头,正室自然更光芒四射,锐不可当。因此,贾敏在贾家的地位超然,名字都从兄弟而来,从小就在贾家当公主般养。

史太夫人将贾敏捧在手心里,对她所求,有求必应。待到贾敏及笄,她更是为贾敏的婚事操碎了心,不是嫌弃对方婆婆厉害;就是觉得人家兄弟姊妹太多,妯娌大姑小姑不好相处;要不就是觉得男方人物不出挑,品行不好,再不就是门第不相当,嫁高了,怕贾敏在人家受委屈,娘家不好说话,嫁低了,又觉得委屈了女儿……凡此种种,不管什么样的人家贾母都能挑出不是来。

待到后来贾代善将贾敏定给林海,史老太君一顿大闹。觉得就算林海父亲曾经有过爵位,可是早已经过世,是老黄历了。又没个兄弟姊妹扶助依仗,纵然林海有出息,高中探花后还过是一个翰林编修,七品小官。况且翰林院苦巴巴的,一点油水都没有,正经的穷差事。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配不上贾敏这个国公府的嫡女。

贾代善娶媳嫁女,心中最得意的就是贾敏这桩婚事。以贾家之“暴发”门第向清流求配,免不了被人挑挑拣拣,嫌其根基浅薄。林家,从前朝至今,世代书香。若非林父早亡,林家又与林氏宗族分道扬镳,有心与林家结亲的人碍于林海守孝,他的婚事早就定下来了。如今林海高中探花,若不是他先下手为强,不等张榜公布先一步得知消息,腆着一张老脸,找上林海的座师请其为之说媒,等结果出来哪里还轮得到他家。

世代簪缨的清贵世家,门风端正,文墨不断,子孙出息,数代不衰,就算家族中没有爵位,那些有爵之家也不敢轻视。何况林海如今不等家族沉寂,就已经从科举入仕,哪怕他的后代没有继续做官的,这样的家族只要读书的种子不断,那么这样的人家就不会沉寂下去。

如今四海无战事,天下太平,皇帝正需要文臣治国,武将的地位早已同打天下之时不可同日而语了,已经一降再降,若是想保持家族昌盛不衰,就算是武将世家也得有子孙科举出仕。否则一个顶着爵位的武将家族无法维持长久!

翰林学士清苦,清寒,清贫是真,可是也清贵。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历朝历代都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本朝亦不例外。故此翰林院被称“储相”培育基地,以林家的背景和林海的学识大有机会平步青云。况且林家五代单传,家资饶富,翰林院清贫不清贫,于他根本无干,他家里又不指望那几两做官的俸禄过日子。

史老太君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说林海入翰林为官到底有多么好,也不明白丈夫是如何苦心孤诣才为贾敏定下这么一桩对女儿对家族两厢都有利的亲事。只是如今亲事已经定下,就算她再反对也无用。毕竟如果退亲,吃亏的是女方,届时不仅违逆了丈夫的意思,女儿顶着个退亲的名声,想再找哪怕如林家这般“差”的人家都难。

既然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史老太君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也要为贾敏备嫁。因为她瞧不上林海这个女婿,少不了在贾敏耳边唠叨。虽然贾敏读书识字,也曾请过宫里的嬷嬷教导过世家的规矩和礼仪,但是所受的教育与书香世家的教育无法一争长短,况且女子不比男子,在学习中对于政治历史教育基本上不会涉及。再加上年纪幼小,不曾经历世情,见识所限,自然不明白林家如何这般得父亲青眼。

而本该和她分说明白的母亲只不过略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子,勉强看得懂账册,虽然聪明,可是终究受水平眼光局限,只知道争内宅之短长。视野的狭小,直接限制了她对朝局及人物认识的高度。

因此从史老太君的口中,贾敏的对她这个夫家的印象是公爹已经去世,只有寡母在堂,祖上曾经有过爵位,不过已然是昨日黄花。丈夫科举出身,不过官卑职小,将来少不得要岳家提携。

等到聘礼进门,因为林家世代书香,行的是古礼,送过来的东西看上去远不如那些钟鸣鼎食的权爵人家的贵重,其实的古书,字画、碑帖、古琴皆是世间难寻的珍品,价值不菲,不过贾家根本看不懂其价值,真可谓明珠暗投。因此史老太君对贾代善口中所说的林家家境殷实深表怀疑,并且把这个疑虑也传达给了贾敏。

带着母亲灌输的对林家的思想,贾敏不可避免的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嫁入林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林家的简朴低调让奢华张扬的贾敏已然不习惯。除此之外,林家还有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贾家发迹后,为了不让人称为暴发户,因此以各种形态表示自家的教养与家势,因此其家庭礼节,甚至比一般家族为多为繁,以此下意识地来炫耀门第家风不同凡响。

林家虽然是经年世家,规矩大,可是耐不住人丁单薄,府里内外正经的主子没几个,家常里相处,若按规矩拘泥着,哪还找得出点天伦之乐来。是以只要大处不错,细节也就省免了。

贾敏初来乍到,不明情理,结合母亲的言语,不免对自己的“低嫁”更加确认。本来以林海的家世背景和才干,他官职的迁移根本无需贾家出力,奈何贾敏心中早已先入为主,认为林海有才干不假,但是若无贾家的帮忙断不会迁升的如此快。

林母和林父乃是姑表兄妹。当年太爷留下一双尚在幼年的儿女病逝,被寄居林府的林氏族人欺上门来。太爷爷云游归来,赶走族人,放出幽禁的儿媳。太婆放出来,看到自己“沉冤得雪”,恢复清白之后为表示对夫的坚贞竟然追随太爷而去。

太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强忍悲痛抚养孙儿孙女,无奈他年事已高,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是无法撑到孙儿孙女长大成|人的。在大限将道之前,太爷爷将孙儿送到他的莫逆之交翰林院大儒于大人门下,拜其为师,而且还和他的孙女定下了婚事。

和于家有了如此渊源之后,把以和海宁陈家定亲的孙女也一并托付给于家,请其代为教养成|人,及至出嫁。这于大人学问精深,人品端直,和太爷爷的多年的交情,让人再信任不过。况且于大人曾任太宗皇帝的老师,如今指点太宗膝下的几位皇子,有此威势,在林海祖父成|人之前亦不用担心林家被吞没。强撑着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太爷爷阖目而逝。

林海祖父成|人之后,袭爵做官,娶妻,生子。他对于大人一家于他和妹妹幼时的护持之情,十分感激。因此与妻子一生恩爱,便是后来仕途顺遂青云直上之后,也不改夫妻情义,与妻子一心一意同至白头,哪怕妻子生了林父之后再无生育也不曾纳妾。

林海祖父的妹妹嫁到海宁陈家没几年,因为和丈夫感情不睦,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她在亡故之前将所生的女儿托付给林海祖父。因为父母双亡,两兄妹相互扶持长大,因此林海祖父和妹妹感情十分要好,如今面对妹妹死前托孤,他毫不犹豫的答应聘侄女为林家之妇。

林母的母亲过世后,父亲再娶,继母对她虽称不上苛待,但是也不亲近。教导女儿是母亲的责任,继母只是让她到家学中读书写字,学些女红针黹应付了事。因为林母在海宁陈家见多了妻妾争风的手段,当初她母亲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名宠妾挑唆的才是夫妻感情失和,从而病逝。因此她嫁入林家之后,将所学尽数用在林父身上,从而使林家除了她所生的林海再无其他子女。

因为林母所受的教育导致她的见识也不高,嫁入林家之后又忙于后宅争斗,对于林家的具体地位和价值没什么认识。在林父过世之后,依附丈夫生存的林母只觉得天都塌了。在贾敏以国公府嫡女的身份一副高姿态嫁入林家,林母也认为林家高攀了贾家,面对贾敏是不免带上了几分顾忌。林母的这种态度所以更是错误的进一步的影响了贾敏对贾家和林家地位的评估。

等到林母过世,贾敏拿到林家所有的账册,虽然震惊账册上的数字,但是这个时候贾敏的心思已经全都放在了生育求子上面,根本无暇理会林家可能比贾家有钱这个事实。

待到黛玉出生,贾敏不住口的在她耳边提及贾家的富贵与不凡,固然心中的不安全感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贾府门第比林府高,这是从她嫁人的那一天就已经根深蒂固的印在她脑海里了。

现在林海是三品大员那又如何?虽然父亲不在了,可是她大哥还袭着一品将军的爵位呢,再说林海的这个官还是靠着贾家才来的,若不是一开始贾家的提携,哪里有林海今日的风光!

再有就是对少女时代恣意畅快生活的一种回忆。做姑娘的时候是娇客,做姑娘的时候在家尽可以横着走,为□,作媳妇自认无法像姑娘那么畅快,有时候是要受气的。特别是如今林海位高权重,她却一直无子,难免战战兢兢,难免会感到憋屈。因此借着描述贾家的不同凡响,进而回想当年做姑娘的那段日子,与之相比,那时候是记忆中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11]第十一章

贾敏盯着黛玉的睡容发呆,脑海中回想着贾家的发家史还有为什么她如此推崇贾家的地位贬低林家。慨叹原主不会教女儿也是有渊源的,看看贾母就知道了。贾赦,贪花好色;贾政,不通庶务;养在跟前的三春更是不见她有什么教导,贾母对待她们的态度宛如宠物一般。至于宝玉,更不用说了,溺爱简直都没有了度。

如此看来,贾敏真是得了贾母的“好”遗传。贾敏正慨叹间,钱嬷嬷从外面蹑手蹑脚的走进来,凑到贾敏身边要说话。这时黛玉翻了身,眼睛似睁非睁,似乎要醒的样子。王嬷嬷赶紧走上前,轻拍黛玉,哄着她继续睡。

贾敏看到黛玉的样子,对着钱嬷嬷摆摆手,向门外指了指,示意她有什么话到外面去说。贾敏和钱嬷嬷轻手轻脚的走到外间,钱嬷嬷道:“太太,两淮布政使连太太递来帖子,请太太于下月初八过府赴宴,随同帖子来的还有几篓新鲜的河虾。”

“东西送到厨房去。先养起来,等吐进泥沙再吃。”贾敏吩咐道。“到下个月我的身子已满三个月,可以出去走动了。看来连太太必是提早打听好了,才把日子定在那时。既然如此,她既有心,我这边也不好推辞,一会儿你派人回个帖子,就说届时我必去。”

贾敏知道钱嬷嬷找来必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吩咐完了,等着她往下说。钱嬷嬷又道:“徐姨娘的嫂子和母亲来了,没见到太太就直接到了徐姨娘的屋里,太太要不要见见?”

“她们怎么来了?”贾敏轻挑着眉,想了想说:“既然人家没来拜见我,我也乐得装作不知道,随她们去吧。等她们走之后知会我一声就是了。”

看见贾敏轻描淡写就这么把这件事放过,钱嬷嬷急了,赶忙提醒道:“太太,她们这样子根本没把你这个当家太太放在眼里,如此行事不合规矩,……”

“好了。”贾敏不耐的打断钱嬷嬷,说:“她们本来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就她们那样出身,那样的人家有什么规矩可言?我们和她讲规矩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到时讲不清反而讨一场气生,何苦来哉!”贾敏知道钱嬷嬷是为她好,可是她不需要像原主一样时刻打击姨娘来维护当家主母的权威。

“徐姨娘那边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只要她不犯到我的头上,就随她折腾去吧。”贾敏自顾坐下说:“如今玉儿要掐奶,我想着给玉儿找个教养嬷嬷,你说怎么样?”

“啊?”钱嬷嬷一时跟不上贾敏的思路,旋即反应过来笑道:“太太为大姑娘想的真是周到,不过未免有些早了,如今大姑娘才刚过周岁,连路都走不稳呢,那些规矩礼仪只怕还学不得。”

“我知道。”贾敏神色淡淡的说:“我不是为这个,我是想着她停了奶水之后,对王嬷嬷对就不那么依赖了,再找个教养嬷嬷带她,有跟着玉儿一起长大的情分,届时她说的话玉儿也能听进去些。”

钱嬷嬷怔了一下,往暖阁方向望了一眼,压低声音道:“太太可是对王嬷嬷不满意,想要换掉她?可是当初王嬷嬷是太太亲自挑的,当时夸赞她老实来着,如今太太这般行事可是她有什么不妥?”

教养嬷嬷说是对小主子进行礼仪、仪态和规矩的教导。但是实际上,在礼仪和规矩方面大多是母亲和奶嬷嬷对其行起教导之责,因此教养嬷嬷多数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负起教导之责。

如今的教养嬷嬷职责不过是查漏补缺,或者在小主子以后的日常行为中有什么不符合规矩或者礼仪不规范,出了差错给予提醒。不过因为教养嬷嬷的奴仆身份,小主子对其劝谏未必肯听。况且教养嬷嬷如果负起责来,难免要和奶嬷嬷抢夺主子身边第一人的地位,因此奶嬷嬷不愿意教养嬷嬷地位提升,大都肩负起了教养嬷嬷的最后职责,使教养嬷嬷干脆的沦为摆设。

如今贾敏提出为黛玉增设教养嬷嬷,而且在陪伴黛玉成长中进行教导之责,这样一来,等于变相的把奶嬷嬷今后的差事给蠲了。因此钱嬷嬷有此一问。

贾敏叹道:“老实倒是老实了,可是未免老实过头了。若是玉儿受了什么委屈,她也只会顾着自己,不会为玉儿出头。”

身为当家主母的母亲的不能亲自为自己的孩子哺||乳|,所以在个儿或者姐儿幼儿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奶娘在一起,时间长了,母子或者母女之间情分难免要比与奶娘的淡薄,有那不安分的为了让主子跟自己更贴心甚至藉此挑拨离间母子(女)之间感情。还有的奶娘,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或者仗着这份体面,威逼着,欺负到哥儿或者姐儿头上,将他们的东西据为己有。

当初贾敏之所以在众人中选中王嬷嬷,取中的就是她的老实。胆小怕事。因此不会挑唆着坏了黛玉和她之间的感情,也不敢仗着奶娘的身份在府里作威作福,更不敢欺到黛玉的头上。

王嬷嬷的优点一旦离开林家,到了外面就是缺点。比如,书中黛玉进了贾府,王嬷嬷就如同湮没在人海中一般,悄无声息了。身为黛玉的奶娘,教导黛玉,指摘她不当的言行或者在林海还活着的时候为黛玉的在贾府的处境鸣不平,抱委屈,从而使林海能够为黛玉做出更妥贴的安排。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她该做的,但是却没做。这样看来,王嬷嬷还不如贾宝玉那个李嬷嬷呢,虽然讨人厌,可是却是从心底真正关心他。

贾敏也不知道她到红楼里来能不能改变原主早亡的命运。若是不能,那么黛玉还有可能要被送到贾家。身为黛玉的奶娘,王嬷嬷是一定要跟随的。来到红楼让贾敏什么都不做,等待命运又转向历史的拐角,踏入命定的轨迹,那不是贾敏的性格。

王嬷嬷没有犯错,她将黛玉从小带到这么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算黛玉掐了奶也不好无故打发了她,因此,贾敏想着找个厉害的教养嬷嬷放在黛玉身边,免得将来她有了不测,黛玉进京的时候身边没有妥当的人。

钱嬷嬷觉得贾敏的想法有些奇怪,忙道:“太太说笑了,大姑娘是府中正正经经的主子,又是太太生的,老爷和太太都疼她还疼不过来呢,怎么肯让大姑娘受委屈?别人更是不敢给大姑娘委屈受。”

贾敏轻轻摇摇头,道:“若是在自己家里倒是无虑,可是若是在外面呢?在外面受了欺负,我们做父母的不在眼前,不知道,就只好让身边伺候的人出头,帮着说句公道话,王嬷嬷担不起这个责任。”

“太太这话不同,大姑娘到了外面就是客,看在老爷和太太的面子上,?br/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