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富有的大家族,其第四代子弟太容易把时间精力全都花在吃喝玩乐上。利瓦伊·斯特劳斯的曾外甥们并没有。华利说他最大的奢侈是在他前往比较偏僻的地方时,偶尔会包一架飞机,而就连这个,他父亲都很难接受。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公司在华利和彼得二人手中,不但保持其全美和全世界最大的牛仔裤制造公司的顶尖地位,而且在他们手中,公司更积极生产千种以上非牛仔布的服装货色,又成为全美两万两千多家服装公司中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服装制造商。
自公司于一九四八年决定停止批发“别家”的货、专门制造“自己的”牛仔裤开始,或因情况所迫,或因主动发展,或因飞来好运,从一个只生产牛仔裤和牛仔布童装的公司一步步变成各式男女服装的生产者,并将一个以家族股份为主、员工股份为副的私人公司变成为公众拥有股份的多国企业公司。童装部已扩及整个少年部门。一九五二年,又因全国牛仔布的供应紧张,公司为了使生产不致停顿而不得不选用其他布料来生产一种样式类似五〇一的淡蓝色轻便裤(lightbes),结果无意之中反而又打开了一个新的服装领域:青年便装。哈斯兄弟上台后更首先着手进军东部市场。几十年来,一般东部人怎么也不明白去买五〇一时为什么要买尺寸比自己腰身大上两英寸、比实际腿长上三英寸的利瓦伊式牛仔裤,更讨厌买回来要洗上好几次才能穿,而且穿上后,前面裤口的扣子又紧得扣不上。风靡西部一百多年的“保证缩水、起皱、退色”的口号更使一般东部人难以了解其中奥妙。好,既然你不来将就我,那我就来将就你。于是公司和供应他们牛仔布的纺织厂共同设计出一种预先缩好、皱毕、色退得恰到好处的牛仔布(批号五〇五),剪裁式样与五〇一相同,但以拉链取代铜扣。东部市场就这样在一九六〇年打开了。然后,华利看到国内牛仔布产量日渐提高,原料的来源不成问题的时候,便开始放眼世界。
远在利瓦伊·斯特劳斯时代,受雇前往南非开采钻石的美国工程师们便曾来信订购五〇一。墨西哥牛仔们也早就开始穿了。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工程营的士兵又将利瓦伊式牛仔裤介绍给整个太平洋区域。战后德国,利瓦伊式牛仔裤,就像美国香烟、尼龙丝袜一样,是当时当地黑市上最容易脱手的热门货。但就发展国际市场而言,华利首先想到的是加拿大而非欧洲,因为自有牛仔以来,两国即相互跨越边界牧牛。加拿大西部各省对利瓦伊式牛仔裤久已闻名,然而那儿的牛仔裤市场早已给本国的一个叫大西方服装公司霸占住了。正当此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尔的法国人亲自跑到纽约的公司办事处以现款买了五千条五〇一去欧洲推销。结果,公司非但不费吹灰之力有了第一个欧洲代理,而且这个市场比加拿大市场还先打入。这还不算,真是运气来的时候,你推也推不掉。一九六一年,大西方服装公司的老板突然自己找上门,解释说他太太继承了公司之后付不起遗产税,便决定以两百八十五万美元的卖价将公司百分之七十五的股权出售给利瓦伊·斯特劳斯。这时,华利派往欧洲的市场调查团回来报告说,无论欧洲大陆还是英国,市场情况不能再理想了,竞争小,而且市面开始要求美国货,尤其是青年们,这简直是为利瓦伊·斯特劳斯这样的公司和它们的产品定做的条件。华利于是决定前进,并决定各国批发商都必须是该国人士,如毛遂自荐的弗兰克尔负责法国。道理很简单,这些当地人要比远在千里以外旧金山总部的人更熟悉当地市场情况。公司只遣派一名欧洲经理,但也只是负责欧美之间的协调,决不干涉当地的业务。
伟大的牛仔裤,了不起的levi’s(15)
“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再加上一点运气……”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柏克莱加州大学的校警逮捕了一个为黑人民权组织在校区募捐的学生。一刹那之间,校园里聚集了两千多名学生,其中一人,哲学系的马里奥·沙维奥,跳上了警车,大声号召学生抗议,开始了六十年代伟大的自由言论运动(freespeechovent)。柏克莱加大点起来的这个星星之火,不久就从太平洋烧到大西洋,青年们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军事企业综合体的抗议发展成为汹涌澎湃的反战运动,形成了美国自独立以来最伟大的一次学生政治运动。与此同时,不以政治方式抗议的青年男女则演变出自己的嬉皮运动。但无论是占领学校、走向街头示威的反战分子,还是弹吉他、留长发、吸大麻、zuo爱不作战的嬉皮士,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他们的制服:牛仔裤,而尤其是既具有劳动传统,又具有青春浪漫色彩的利瓦伊式五〇一双x牛仔裤。
从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的销售总额即可看出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中这十年期间牛仔裤在美国的流行程度:一九六六年,一亿五千万美元;一九六八年,两亿美元;一九七五年,十亿美元。这是销路上的数字,那它的身价呢?一九七六年,正当美国庆祝独立建国两百周年纪念的时刻,我们的老朋友,一条利瓦伊式五〇一双x牛仔裤被选入华盛顿史密森国家博物馆,成为美国历史文物的一件永久收藏品。了不起吗?你再听下去,美国黑社会抢劫公路货运卡车时有三个主要目标,一个是烟,一个是酒,另一个……另一个还用我说吗?
这是美国情况,那世界呢?我在一九七四年有机会绕了地球一圈,纽约,西欧,西非,东非,印巴,东南亚,香港,北京,上海,东京,加州,纽约。我可以老实告诉大家,除了在中国大陆上,就我所看见的,只有我一个人穿牛仔裤之外,其他世界各地,不论大城小镇,甚至非洲原野,只要有人,就有人穿牛仔裤。香港更不得了,我有一天从尖沙咀码头走起,沿弥敦道而上,一直走到柯士甸道,我告诉你,三十岁以下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穿牛仔裤。
不错,自七十年代开始,就在注意美国社会情况的人,如查尔斯·莱克(charlesreich),在其《绿化美国》(thegreengarica)一书中认为,牛仔裤象征民主、自由、平等,带有个人特性,富有感觉但不性感。就在大家接受了这种看法的时候,牛仔裤阵营中出现了一个新面孔,一个连当年牛仔们看了都脸红的面孔:ab高级时装牛仔裤。法国人首先为那些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们搞出来性感无比的“法国牛仔裤”,而其售价则足以使当时一般顾客听了脸都发白,五十、六十、七十美金一条。出身卑贱
</p>